第170章 圣旨临!!

璋轻声念出这个名字,目光在册录上缓缓移动、

  “九岁随祖母与仆人林福从南方迁至北平府。”

  “距今已有近九载。”

  “其祖母为秦氏,姓名不详,其子不详?”

  当看到这调查奏报上的信息,朱元璋的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不悦,他立刻冷冷看向蒋瓛,目光如同一把利剑,仿佛要将蒋瓛看穿。

  “这就是你给咱调查得到的底细?”

  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大殿内立刻变得压抑起来:“其祖母来历不详,其子嗣更是来历不详?”

  此刻。

  朱元璋语气中充满了质问与不满,显然对这个结果极为失望。

  “皇上。”

  蒋瓛吓得浑身一颤,连忙再次跪地,额头紧贴地面,声音满是惶恐:“臣无能。”

  “锦衣卫在北平府只查到了这么多,而且这还是深入朱应故地街道,多方探查才得到的。”

  蒋瓛一边说着,一边偷偷抬眼观察朱元璋的神色,只见后者脸色愈发阴沉,这也让蒋瓛心中不禁更加害怕。

  于是。

  急忙补充道:“同时,臣也秘密调阅了北平官府内的户籍册录,可也只查到了这么多。”

  蒋瓛的声音越来越低,声音都不敢提高。

  在交出这一份调查册录时,蒋瓛心底就十分不安。

  因为他清楚知道,这一份并不是皇上想要的。

  他深知朱元璋的性格,对于关乎江山社稷的事情,向来要求尽善尽美,而自己此次的调查,显然漏洞百出。

  “这也就说。”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的前奏:“这朱应来到北平府之前所有的消息都没有?”

  “无论是其祖母,还是其管家,一切不知?”

  朱元璋脸色越来越难看。

  “皇上。”

  蒋瓛战战兢兢地开口,试图解释:“多年前,天下初定,脱离祖籍之地逃荒的人太多了,纵然地方官府多有入册,但也因为时间久远而模糊不清。”

  “如今经过调查可以肯定,朱应绝非外族,而是吾大明南方的出身。”

  “但具体曾经的身份如何,除非是亲口去询问朱应将军,不然得不出真切。”

  蒋瓛一边说着,心中也默默祈祷,希望自己的解释能让皇上消气,他低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目光,生怕触怒龙颜。

  听着蒋瓛的禀告。

  朱元璋看了一眼册录,终究还是没有怪罪。

  他深知蒋瓛的能力,连自己亲自督办都只能查到这种地步,可见有关于朱应籍贯上的消息已经是探究到底了。

  不过,虽然没有将朱应完全的消息探查清楚,但排除了朱应并非他国他族,也让朱元璋安心了不少。

  随即。

  朱元璋继续看着锦衣卫调查得来的消息。

  册录上,包括了朱应去大宁入伍,然后加官进爵,诸多事情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甚至于朱应开设酒坊,开设酒楼,这些也全部都写得清清楚楚。

  “酒楼遍布大宁府,如今已经在向着北平府开设了?”

  朱元璋的目光停留在这一行字上,微微皱起眉头,轻声喃喃自语道:“酒坊所产酒水供不应求?”

  “这其中可有欺压百姓,以权欺人之事?”

  朱元璋突然抬起头,再次紧盯着蒋瓛,沉声问道。

  作为一个皇帝。

  此刻也透出对民生的关切,作为一代帝王,他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绝不容许有官员欺压百姓,败坏朝廷的名声。

  所以一直以来。

  朝堂之上官员经商之事,他是反对的,不过也并没有律法约束。

  但只要经商了,必然是被锦衣卫盯上的,所以除了胆子大的,大多数都不敢。

  “回皇上。”

  蒋瓛连忙恭敬回道:“这个锦衣卫倒是没有查到,不过朱应将军酒坊与酒楼倒是招募了不少流民作为工匠,也算是帮助了不少平民。”

  他一边说着,心中也暗自庆幸,还好在这方面特意去查清楚了,不然自己又要遭殃了。

  “而且酿酒所收的粮米都比外面的价格更高,并未有欺压百姓之举。”

  “至于以权欺人?这也未曾有过。”

  对于此问,蒋瓛声音十分的坚定而自信,确定没有出错。

  “从你此番调查来看,这朱应,应该还不到十九岁,现在也才十七岁是吧。”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沉声道。

  同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朱应的种种事迹,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却能立下赫赫战功,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正是如此。”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