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忽必烈等于刘必烈!大军北伐!

图制作得极为精细,山川河流、城池都呈现在众人眼前。

  “大将军。”朱棣指着眼前的沙盘地图说道:“末将镇守北平府以来,虽未曾离开大明与北元真正交锋,但也派遣了不少探子进入了北元探查。”

  “有关于北元诸多兵力部署,还有城池,这地图上都有标注。”

  朱棣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详细地介绍着地图上的信息,透出对北平府周边局势的熟悉。

  “营内诸将对北元最为了解的莫过于燕王殿下。”

  郭英笑着说道,微微点头,对朱棣的能力表示认可:“此番吾大明北伐,还需燕王多多提意见啊。”

  “此乃末将职责所在,责无旁贷。”朱棣抱拳回道。

  看得出,朱棣在朱元璋诸子之中,的确是仅次于朱标的。

  他的能力不俗,更是能屈能伸。此刻军营内,他也没有摆王爷的谱,完全以一个普通将领的身份参与到北伐的筹备之中。

  要是其他的皇子王爷,或许真的会摆谱,在军中趾高气扬,难以服众。

  “北元,虽已经被赶出了中原。”朱棣站起来,走到沙盘地图前,手指着地图上北元的疆域,冷笑着说道:“但据说北元皇帝可是日日夜夜都觊觎着我华夏的中原大地。”

  “在与北平府接壤的北元疆域,北元更是修建了数十座城池,其中最大的一座名为新都,乃是北元的都城所在。”

  说着。

  朱棣目光划过,透出对北元的不屑。

  “此事。”郭英点了点头,说道:“吾倒是有所听闻。”

  “北元,虽说是草原游牧族群,但自从入主中原后,倒是迷上了我华夏的城池建造,跑到了草原到处修建城池。”

  “所以如今北元也分为多派。”

  “一派是主张重新回到昔日他们游牧启帐的方式,而另一派,也就是北元的皇族还有皇帝主张修建城池,继续沿用我华夏礼仪,还有官制,各种都沿袭。”

  “所以如今北元看着整体一块,看实则他们内部已经动荡不断了。”

  郭英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对北元内部的纷争感到嘲讽。

  对此,众将也都是纷纷点了点头。

  对于北元,他们的了解也正是如此。

  如果严格算起来,那就是北元帝国内分化成了一个守旧派,还有汉化派。

  毫无疑问,这汉化派就是忽必烈的后代,也就是北元的正统皇族。

  “忽必烈倒是有意思。”朱应听着这些,忍不住笑了起来,露出一丝戏谑的笑容:“难怪后世都调侃他叫做刘必烈。”

  “没想到他的后代都被他熏陶了,这可是要立志做一个汉人啊。”

  在昔日的大元灭宋之后,忽必烈就入住了中原,那时候那些元朝的皇族,贵族们就劝说忽必烈不要南下,会被汉人影响,但是忽必烈根本不听,然后,就变成了刘必烈了。

  而且更为搞笑的是,当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意识到了昔日他那些同族的危害,甚至还举兵北伐,封狼居胥了!

  最终,他深知草原异族之害,杀鸡儆猴,他那些同族被他杀得可叫一个惨烈。

  也正是如此,昔日之因,今日之果。

  北元如今内部的争端不定,也是当初忽必烈埋下的祸根。

  北元强大实尚且可以镇压抚平,但如今北元衰弱,这一切自然都是难以抚平了。

  “幸亏历史上出了刘必烈这种人物啊,留下北元内部的隐患才是我华夏之福。”

  朱应心底暗暗想到,有着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当前局势的思考。

  这时候,郭英目光一转,扫视营帐内的众将。

  “诸位将军。”郭英大声道,声音中充满了威严与力量:“皇上信任,调动了三十万北伐之军,皆是吾大明之精锐。”

  “此番一战,仍为进攻辽东一样,兵分两路。”

  “一路,由主将蓝玉与副将常茂统领,二路,由主将朱棣与副将李景隆统领。”

  “此番大战启,从何处开始动兵,从何处合兵,诸位将军可畅所欲言。”

  说着。

  郭英透出对众将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为北伐出谋划策。

  蓝玉当即站了出来,带着一种豪迈之气,大声说道:“此番既是我大明主攻,那自然是要士气如虹,迎头对着北元杀去,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我大明调兵,北元细作必已经收到了消息,相信其边境重镇必有防御,要么,他们就龟缩在了城池内,要么,便是想要以骑兵之力与我大明天军交战。”

  “只有可能是这两条路。”

  闻言!

  营帐内的众将纷纷点头。

  蓝玉虽然狂傲,但是统兵征伐是没的说的。

  他在战场上的勇猛与智谋,众人有目共睹,对于他的分析,大家都表示认同。

  “大将军。”朱棣也站起身来,当即说道:“北元在与我大明接壤的边境一直在掳掠我汉家百姓修筑城池,意图以城池之力阻挡吾大明兵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