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朱元璋:锦衣卫,给咱死死盯着沈家

是被那些狗官给逼死的。”

  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回忆,声音微微哽咽:“你一定要记住,对于官吏,一定要死死地看住,对于商贾,一定要加以防止。”

  “这,就是咱设立锦衣卫的原因!你手中必须要掌握一把刀,用这一把刀去制衡他们。”

  朱元璋再次严肃地告诫道,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标,似要将这些话语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在华夏历史上!

  朱元璋是唯一一个以平民之身,历经无数苦难登上皇位的皇帝!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深刻体会过民间疾苦,更知道官权如若不加以限制,那将会给天下黎民带来无尽的苦难。锦衣卫的存在!

  根本上,便是为了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

  再而对待商贾多有压制,也是他亲眼见过商贾是怎样的重利无情。

  昔日。

  商贾屯粮,为了赚取重利,纵然店门前饥饿百姓遍地,尸横遍野,他们都根本不顾,也不降价,宁愿粮米发烂发臭,他们也不会施舍出来。

  这些事情都在朱元璋脑海之中回荡。

  官!

  商!

  权!

  钱!

  这些都是相互的,都是各有影响的。

  他深知这些一旦膨胀,不受控制,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昔日的元庭不正是如此,民不聊生啊!

  “爹。”朱标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向前走了两步,站在朱元璋面前:“你说的有理,但儿子始终认为,锦衣卫这把刀还是太利了,影响人心。”

  “未来,儿子还是会对锦衣卫有所改变的。”

  朱标沉声说道。对于锦衣卫,对于未来的掌国,朱标显然是有着自己的主见的。

  见此,朱元璋并没有生气,反而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反正你有自己的主见,爹也相信你的。”

  这时!

  话音一转。

  “沈家。”朱标咬了咬牙,脸上满是愤怒之色:“终究是眼界太浅薄了,见利忘义,今日儿子也算是见识到了。”

  “为了违背婚约,却将朱应送到了大宁,意图让朱应死在大宁,如此行径,当真可耻。”

  朱标此刻也是骂了一句。

  能够让涵养极高的他如此动怒,沈家或许也是独一份了。

  当然,这也不知怎么的。

  或许是对朱应有着一种无言的亲切感吧。又或许朱应又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才让他如此重视。

  “标儿。”朱元璋又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你也要换个角度想。这沈家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但也因为他们此举给咱大明弄出了一个潜力极大的战将啊。”

  “吾大明如今武德之风充沛,可终究是后力不继,年轻一代的战将之中少有领军,少有能够独当一面的,这朱应的出现正好弥补了。”

  “沈家。”朱元璋冷哼一声,眼中满是嘲讽:“暴殄天物,放弃了一块璞玉。”

  “这也是商贾局限,只在乎眼前利益。可笑至极。”

  “爹。”朱标若有所思,低头沉思片刻:“如今说起来,儿子倒是记起来了。”

  “当初吕家长子纳妾,所纳妾的人正是沈家女。”

  “原本我还并没有多少在意,可如今一看,却与朱应有所关联。”

  朱标沉声说道。

  听得蒋瓛之言后,朱标也是回想起了一年前自己侧妃吕氏长兄纳妾之事了。

  “沈家。”朱元璋冷笑一声:“哼哼!标儿,这沈家可是我大明的巨富,民间更是有传言沈家富可敌国,这可是一块肥肉,咱已经让锦衣卫盯着沈家了,只要这沈家有任何贪赃枉法,被锦衣卫抓住了。”

  “咱就拿了这一块肥肉,增长国库。”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如若是以往,朱标或许还会仁德地规劝几句,但是这一次,真正见识到了沈家的见利忘义后,朱标也没有多说什么,同样是充满了厌恶,他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认同之色。

  “还有老四。”朱元璋话音一转,忽然提及道,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这小子估摸着有些不忿啊。”

  此话一落,朱标立刻笑了,他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了一种兄长对弟弟的了解:“四弟自小就重军伍,喜欢战场杀伐,统兵掠阵!北平军在他的训练下也是在辽东战场立下了不少的战功!但此间朱应在辽东战场如此出色,而且得知了籍贯还在北平,四弟肯定是被气到了。”

  话到了这里,朱标话音的意思也已经很明显了。

  朱棣之所以会去查,显然是不甘心朱应一个籍贯在北平的将领竟然去了大宁。

  这原本是属于北平军的战将啊!

  “不忿也无用了。”朱元璋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或许这也是无心插柳吧。”

  “大宁边军原本就缺少一个善战的指挥使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