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鬼话连篇
过夜,看看到底有没有鬼。
徐青一个穷苦坟头出身的僵尸,每日里还要经营店铺仙堂,赚取香火养家糊口,哪有闲工夫陪一个富家子弟在这消磨时光。
再者说,他家就有现成的鬼可看,而且还能唱会跳,他又何必舍近求远,去找其他鬼消遣?
徐青没搭理商少阳,处理完于秋兰的后事,他便赶着灵车回了临江县。
商少阳没奈何,只得兴致怏怏的跟着回去。
等到第二日,徐青来到安置流民的新尧坊,跟着他一块来的还有衙门的捕快。
济施钱粮需要有人维持秩序,不然难免会发生动乱。
徐青倒是不怕,但在外行人眼里,他毕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哪能抵挡得住饿急眼的流民?
衙门里,唐师爷得了县令授意,便也跟着来到了新尧坊。
支起救济棚,粮铺的伙计还有衙门的衙差招呼着把仵工铺的粮食运到棚内。
在临江县,一两银约莫能换来一百五十斤米面,徐青的二百两银子,加上商少阳添补的五百两,一共置买了不下十万斤的米面粮食。
唐师爷看得眼都绿了:“这么多粮食,得多少银子,我就是干十年师爷,也不一定能攒这么多银子。”
这话徐青相信,师爷是衙门的佐治人员,月俸至多不过三四两银子,一年到头顶天五十两,十年若是不捞偏门,还真攒不下七百两银钱。
“我听闻师爷自从儿女双全后,就洗心革面,开始勤做善事,给儿女积攒德行,怎么现在又贪恋起俗银了?”
唐舟闻言两撮八字胡都歪到了一旁,羞恼的把关中老家的方言都说了出来:“说的甚么话,甚么叫洗心革面?说的好像额以前就贪污腐败似的!”
徐青听得一愣:“师爷不是津门本地人?”
唐舟撇嘴道:“老家关中,当年也是逃难到了津门,幸好认得几个字,粗通一些文墨,这才在津门扎了根。”
两人唠着闲嗑,等到衙差把粮食全部运完后,赵中河扶着刀柄走了过来。
“你俩倒是有闲情,偏苦得我等受劳受累。”
“瞧赵捕头这话说的,帮徐掌柜施济于民,可是积累福报的好事,怎么就又苦又累了?”
赵中河呲牙道:“站着说话不腰疼,师爷话说的这么好听,怎么不见师爷来抗米背面?”
来到两人跟前,赵中河还待说话,却忽然抽了抽鼻子。
“什么味儿?徐兄弟身上的味道怎么比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还要香?”
徐青脸一黑,这捕头的嘴倒是和泰安镖行的挂金镖师有的一拼。
唐师爷笑道:“你以为都跟你一样,臭烘烘的。人徐掌柜可是秀才出身,是实打实的读书人,自然要比你这大老粗精致些。”
赵中河闻言嗅了嗅自己的袖子,若是在往常他必然闻不出任何味道出来,可如今有徐青身上的奇异香味在前,倒显得他身上的汗臭味分外明显。
“好像还真有点味也罢,等改日某也去玉颜斋买些脂粉抹一抹。”
“赵捕头可别再闹笑了,你去涂脂抹粉和那狗熊戴花有什么两样?这不纯糟践好东西吗!”唐师爷晓之以理道:“买脂粉的钱,还不如拿来请弟兄们吃酒”
两人吵嚷一阵,等回过头,却发现徐青已然跑到救济棚前,支起了布告栏。
赵中河打眼一瞧,井下街仵工铺济施惠民活动现已开启,人生大事首选徐氏铺子.
通俗易懂的标语,底下还写着仵工铺的经营理念,为鳏寡之人施以关爱,为逃难饥民施以援手,广积阴德,福荫子孙
“这徐掌柜果然还是忘不了他的生意。”唐舟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赵中河笑言道:“说起来师爷和徐掌柜也算是熟人,将来师爷若是去到仵工铺子,说不得徐掌柜还能给些折扣。”
唐舟闻言脸色一黑,没好气道:“这折扣还是留给赵捕头自己用吧!老夫福薄,可消受不起!”
救济棚里,徐青拿着一个小破碗,不停的往升子里转盛米面。
每装好一升,他便掀开布帘,给那些面如菜色的灾民发放粮食。
赵中河等人想要帮忙,却被他以维持秩序为由,支到粮棚外。
初时徐青拿着小碗盛装米面还有些缓慢,但等到施济的粮食越来越多时,他的速度便越来越快。
以至于一个小小破碗,就能装满百升、千升米面。
到最后,徐青不得已,便让衙差一同帮忙分发粮食,他则在帐子里负责把袋中米粮转盛至更方便取装的阔口大缸里。
赵中河是通脉武师,四五百斤的大缸在他手里举重若轻。
如此连续济施两日,十万斤粮米便见了底。
此时徐青手里的灰土色小碗渐渐蜕变成了淡黄色,里面的空间也已经拓展至一间房屋大小。
最后一日收棚之时,一身白衣的商少阳来到了救济棚前。
“我原本以为你只是说说,即便真的会去救济这些百姓,也不会把所有粮钱尽数施舍出去,如今看来却是我以己度人了。”
正收摊的徐青哪有闲心听一位富家公子在这谈论感想?
“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