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周子陵
听到这里,叶明嘴角微扬。卢远山的侄孙看似升了半级,却被限定在"观政"范围内,无实权可言。这手明升暗降,想必会让老狐狸憋闷许久。
圣旨宣读完毕,皇帝环视众臣:"众卿可有异议?"
殿中一片寂静。世家官员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在这当口出头。
最终卢远山出列,声音干涩:"陛下圣明。"
退朝时,叶明故意放慢脚步,与几位新晋官员同行。
周子陵——那位被破格提拔为户部郎中的年轻人,正被同僚们围着道贺。
他身材瘦削,面容清癯,在一众官员中显得格外朴素。
"恭喜周大人。"叶明拱手道。
周子陵慌忙回礼:"下官惭愧,全赖陛下恩典、叶公子举荐。"
叶明微笑:"周大人精通算学,户部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他压低声音,"崔杨两家产业账目繁杂,还望周大人多费心。"
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郑重地点头应下。
御书房内,檀香幽幽。皇帝正在批阅奏折,见叶明进来,放下朱笔:"明儿来了,坐。"
"谢陛下。"叶明行礼后落座,腰背挺直。
"今日朝堂,可还满意?"皇帝似笑非笑地问。
叶明心中一凛,谨慎答道:"陛下圣断,朝野称颂。"
"称颂?"皇帝轻笑一声,"卢远山回去怕是摔了不少杯盏。"
他话锋一转,"不过你举荐的那几个年轻人,确实不错。尤其是周子陵,朕看他整理的账册,条理分明。"
叶明暗自松了口气:"周子陵确有实学。户部账目积弊已久,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梳理。"
皇帝目光深邃:"明儿,你知道朕为何要大力提拔寒门?"
"回陛下,寒门子弟无世家牵绊,办事更为尽心。"叶明顿了顿,"而且...他们只能依靠陛下。"
"不错。"皇帝满意地点头,"记住,朝堂如棋盘,落子要有后着。崔杨两家虽倒,但他们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你要善用这些寒门官员,让他们成为你的耳目和臂膀。"
叶明恭敬应是,心中却明白皇帝这番话既是教导,也是警告——寒门官员是皇帝的棋子,而非他叶明的私属。
"去吧。"皇帝重新拿起朱笔,"太子在等你商议接收崔杨产业的事宜。"
暮色四合时,叶明回到国公府。府中已点起灯笼,将庭院照得通明。他刚踏入前院,就见二哥叶风匆匆迎来。
"三弟,你可算回来了。"叶风拉着他往书房走,"户部刚送来崔家在京产业的详细清单,有几处产业的位置很是微妙。"
书房内,叶凌云正对着摊开的地图沉思。见两个儿子进来,他指着图上几处标记:"崔家的绸缎庄正好在我们叶家布行对面,而这座酒楼则紧邻郑国公府的别院。"
叶明俯身查看,眉头渐渐舒展:"父亲,这是好事。绸缎庄可以并入我们家布行,扩大经营。至于酒楼..."他指尖在图上轻轻一点,"正好监视郑家动向。"
叶风翻动着账册:"崔家在城南还有三处粮仓,存粮不下万石。按惯例,这些都将充公,但陛下可能会赐予功臣部分。"
"粮仓必须争取。"叶明斩钉截铁,"掌握粮食,就等于掌握了京城部分命脉。"
叶凌云赞许地看了幼子一眼:"明日我会向陛下请旨。不过明儿,你要记住,接收产业容易,消化吸收却需要时间。切莫贪多嚼不烂。"
正说着,侍女来请用晚膳。餐厅内,李婉清已命人摆好了饭菜。见父子三人进来,她柔声道:"先吃饭吧,公务再忙也不急在这一时。"
席间,叶明将今日朝堂之事简要告知母亲。李婉清听完,轻叹一声:"你舅舅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明儿,你要记住,无论何时,保全自身才是首要。"
叶明点头应下,心中却想到那些被提拔的寒门官员。他们如今意气风发,可曾想过一旦朝局有变,自己会是第一批被牺牲的棋子?
饭后,叶明独自来到后花园。秋夜微凉,繁星满天。他站在桂花树下,任花香包围自己。今日种种在脑海中闪过:卢远山隐忍的怒意,周子陵感激的眼神,皇帝深邃的目光...
"三少爷。"管家叶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太子府派人来,说殿下请您明日一早过府,有要事相商。"
叶明接过信函,就着灯笼的光扫了一眼,眉头微蹙。信中只有简单几个字:"郑家异动,速来。"
他将信纸凑近灯焰,看着它化为灰烬。夜风吹过,灰烬四散,如同这京中诡谲的局势,看似明朗,实则暗流涌动。
明日,又将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