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此起彼伏

  第312章 此起彼伏

  海陆丰公司等企业组团出海,并没有影响到国内的发展。

  相反随着大批企业的出海,不仅仅提升了国内的就业率,也让国内之前有些产能过剩的情况,迅速得到改善。

  庞大的产能获得释放。

  同时官方也开始全力推动工资、工作时间变革。

  比如海陆丰公司,就开始了工作时间的改变,将之前的每天工作八小时,每个星期工作五天,改为每天工作六小时,每星期工作五天;或者改为每天工作八小时,每个星期工作四天。

  特别是那些机械化水平非常高的产业,以后要普遍改为这个工作模式,宁可多招聘员工,或者保留岗位,也不能通过加班来减少员工数量。

  其实随着西北大开发的推动,加上这几年全球气候多突变,西北地区的重要性直线上升,28年全年从华北、巴蜀、长江中下游平原迁移到西北的人口,就多达377万人。

  加上之前累积起来的迁移人口,西北地区和漠南地区,在三年内,已经累计增加了894万人口。

  不过今年最大的收获。

  当属漠北的巨变。

  由于气候原因,加上过度放牧,漠北高原的荒漠化进度几乎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当地的经济彻底崩溃之后,忍无可忍的牧民、矿工、城市普通人,将漠北的管理者一锅端了,剩下一小部分则坐飞机逃去欧美了。

  混乱了几个月之后,当地终于下定决心,向赛里斯求助。

  为了帮助漠北,包括海陆丰公司在内的几十家大型企业,迅速伸出援手,在当地招聘了超过180万左右的员工。

  没有看错。

  就是在当地招聘了180万员工,占当地总人口的51%左右。

  其中以海陆丰公司、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新希望集团、漠南农业集团、首农集团、中铁集团、中建集团等农业和建设企业为主。

  毕竟农业和工程建设,确实是短时间内吸纳富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其中海陆丰公司在漠北招聘了大约8.5万人,主要是为了开发当地的沙漠。

  海陆丰公司当地圈了大约8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地区,集中在漠北的东戈壁省。

  不过由于此时已经是28年的十二月份,漠北高原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季节,因此种植工作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开始,现在就是一边做培训,一边从哲里木市调集工程设备。

  除了本地的员工之外,海陆丰公司还从内地抽调了大约1.2万名老员工,加入到漠北分公司之中。

  之所以说漠北是最大的收获。

  主要是这地方面积太大了,足足有156万平方公里,虽然绝大部分都是荒漠、戈壁滩、半荒漠草原,北部水资源比较多的地区,气候又更加寒冷,但这些不利因素,对于此时的赛里斯而言,那就是小意思。

  而获得这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效补充了国内的一部分短板。

  要知道漠北高原的经纬度和东北地区差不多,虽然因为高原的海拔影响,导致其气温明显比东北地区低一些,但至少比西伯利亚好一点。

  按照农科院专家团研究的结论,该地区至少有18亿亩可利用的农业土地,虽然绝大部分只能做到一年一季,但其东部的广阔平原,水资源相对充沛,如果利用仙豆进行土壤改良,当地可以很快可以获得几千万亩的人造黑土地。

  这18亿亩农业用地,如果全部种植仙豆大豆,哪怕是一年只收获一季,也是年产5.4亿吨大豆。

  5.4亿吨各类仙豆大豆,可以养活至少10亿人口。

  毕竟现在的各类仙豆大豆,不仅仅用工业用途、食品加工用途、塑料用途、燃料用途,还有主粮用途,几乎全能型农作物。

  当然考虑到其中涉及到战略价值的仙丝大豆,只能在国内的封闭区域种植,因此只能在漠北地区推广种植仙豆1到4号。

  其实以仙豆系列的潜力,如果可以在全世界推广种植,解决粮食危机轻而易举。

  可惜赛里斯需要实现全球格局的重塑,自然不会允许仙豆大豆流入不受控的地区。

  比如露西亚一直视为后花园的中亚地区,当地虽然三番五次上门请求,希望可以引进仙豆大豆,但是国内一直在敷衍对方。

  根本原因,就是中亚存在很大的不可控因素。

  毕竟阿美丽卡可以废弃万里之外的东南亚、东北亚,那是因为北美洲的地理限制导致的。

  可中亚对于露西亚而言,实在是太近了,如果中亚失控,那露西亚的核心腹地,将彻底暴露出来,很容易被人拦腰截断。

  加上露西亚的毛子性格,你越是想进入,他就越是抗拒,会和你拼命,甚至同归于尽。

  现在时间在赛里斯这边,越拖下去,赛里斯整合东南亚、东北亚的进度就越深入,积蓄的力量就越发庞大。

  而露西亚显然熬不过赛里斯。

  别看全球变暖,让西伯利亚平原的可耕种面积增加了,实际上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

  而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东欧平原的沿海地区被淹没,这些地区恰恰是露西亚的精华地带。

  如果未来15到20年内,全球海平面上升30米,那黑海海水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