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奋起
是信得过的。”
江淼的光环太耀眼了,让人下意识相信,特别是这些见识比较浅的农民,他们还真信这一套。
这也是章问天一开始就将江淼抬出来的原因,很多人都是迷信权威的,特别是这个权威还没有出现大问题的时候,基本可以压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对了,章组长,这个木薯产量是多少?需不需要泡水?”
章问天摇摇头:“不需要,这个米木薯虽然有毒,但毒性成分会在木薯成熟阶段自动分解掉,而如何判断木薯成熟,非常简单,只要看到木薯开始落叶,那就证明米木薯块根的毒素被分解掉了。”
“产量呢?”
“还有要种植多久?”
“产量方面,我们的模拟普通农田的实验田,亩产差不多在5吨左右,米木薯种植周期大概在9个月左右,淀粉含量为33%左右。”
众人七嘴八舌的小声讨论起来。
不少人已经心动了。
不过他们还是继续听章问天介绍其他品种。
“麦木薯的情况和米木薯差不多,就是淀粉结构和小麦高度相似,其他的特性差不多。”
“最后一个品种的粉木薯,这品种比较特殊,它还是原来的木薯淀粉结构,不过淀粉含量大概在42%左右,而亩产可以达到6吨左右,生长周期则是12个月。”
听完了简单的介绍,众人或在心里面盘算着种植的收益,或和关系比较好的亲朋好友讨论着。
众人对于麦木薯、米木薯的兴趣比较大一点,虽然亩产低于粉木薯,但前两者可以做米粉和麦粉,这用途一下子就变大了很多。
显然这些农民见识短浅,却不代表他们对时事新闻一无所知。
要知道国内的老大爷老农民,个个都是键政老油条,说起各种时事新闻,可以做到滔滔不绝讲几天几夜不重样。
因此很多人都知道南美洲的枯叶病,会影响小麦水稻玉米的种植。
为了可以继续快乐的嗦螺蛳粉,他们觉得米木薯大有可为。
毕竟米木薯的淀粉含量达到33%左右,加上亩产5吨左右的产量,这意味着一亩米木薯差不多可以生产出1.7吨左右的米粉,这可比水稻厉害得多。
目前水稻品种之中,亩产最高的“粒两优8022”品种,平均亩产1251.5公斤,是国内杂交水稻单季亩产最高的品种。
而干稻谷的淀粉含量在70%左右。
这意味着一亩杂交水稻最多只能生产出875公斤米粉,一年种植两季,也才勉强达到1750公斤米粉。
而全国其他水稻品种中,平均亩产也就800到1000公斤,显然整体亩产是低于米木薯的。
更何况米木薯耐旱、耐贫瘠、抗病性强、管理成本低,加上现在来势汹汹的枯叶病,对木薯毫无杀伤性。
自然让很多农民的心动不已。
章问天又说起一个事情:“各位,我们公司为了方便采收,目前只在桂省推广种植米木薯和粉木薯,而且这两个品种还是分片区,一个乡镇只能种植一个品种,你们村目前处于米木薯的种植规划区,因此你们只能选择米木薯。”
“原来如此。”
“这也对,要是随便种,到时候采收分不清了,就麻烦了。”
“章组长,现在可以拿到根苗吗?”
章问天点了点头:“当然可以,要种植的乡亲们,来这边登记。”
很快就有几十户农民和章问天小组签署了种植协议。
而这个桂省境内,有几十个小组在各个乡镇日以继夜的忙碌着推广种植木薯新品种。
除此之外,岭南、琼州、福省、滇省都有相关的推广小组在推动木薯种植。
虽然这些新品种只在海陆丰公司的实验农场进行过试种植,但有江淼这个金字招牌在,推广难度还是非常小的。
特别是琼州、岭南、桂省这些地区,有大批和海陆丰公司合作,而获得不小收益的种植户养殖户,海陆丰公司在当地的群众基础非常强大,推广新品种相对比较容易。
作为传统的大米饮食区,华南地区在这一次南美洲枯叶病的冲击下,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大米抢购潮。
推广米木薯种植,就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米荒。
就算是新品种的抗枯叶病水稻研发成功,华南地区种植的米木薯、麦木薯、粉木薯,其实也不会出现崩盘的情况。
因为现在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都在飙升,三月份和国内签署长期采购协议的西亚和北非国家,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
有些国家甚至觉得自己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
比如埃及,如果按照五月份的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那埃及至少要多付出2.5倍的成本,才有可能购买到差不多的粮食。
至于赛里斯的企业会不会毁约,包括埃及粮食贸易公司在内的十几个企业,都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主要是赛里斯在这方面的信用非常好。
虽然看起来是这些地区占了很大的便宜,但国内并没有太在意,主要是国内现在有底气这样做。
之前是担心粮食生产太多,导致全球粮食价格崩盘,现在受到气候异常和南美洲枯叶病的双重打击,全球市场的粮食供应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