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震撼

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浦东新区的长江口岸边。

  站岸边的人行道上,可以眺望远处的横沙岛。

  “那是什么东西?热气球?”阿里瞪大眼睛,指着不远处的半空中。

  众人顺着阿里的手指方向放眼望去,发现一个庞然大物正漂浮在半空中。

  苏曼看了一眼,便给众人解释了一下:“那应该是赛里斯特有的运输飞艇。”

  “飞艇?”

  虽然浦东新区的岸边,距离横沙岛至少有10公里,但由于飞艇的体积太大,因此可以非常清晰看到其轮廓。

  而路过的本地人,早已经见怪不怪了,非常平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目前蓝鲸飞艇公司每个月可以生产10艘蓝鲸一型飞艇、5艘蓝鲸二型飞艇、2艘蓝鲸三型飞艇。

  横沙岛在魔都原来的规划之中,就是建设超级深水港,因此他们主动找了蓝鲸飞艇公司合作,打算建设一个海空联合港口。

  而眼前这艘飞艇,就是蓝鲸特种运输公司的工程运输飞艇,专门给横沙岛项目运输各种大型设备、建材和填海土石方的专业运输飞艇。

  除此之外,还有横沙岛—浦东跨江大桥项目,也在同步开工建设之中。

  不过这座跨江大桥的设计,并不是传统的大桥,而是计划采用硅泡沫体材料。

  由于材料便宜、性能优异,这座大桥的净空高度、桥墩跨度、承载力都远超其他大桥。

  其桥梁类型为斜拉桥,缆绳采用高强度的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绳,桥体框架采用硅泡沫体,水线以下桥墩采用特种钢筋混凝土,桥面采用沥青沙。

  由于硅泡沫体重量非常轻,因此这座斜拉桥的桥体并不是以往的露天设计,而是全封闭类型,相当于一条架空隧道。

  但是硅泡沫体没有覆盖其他材料在表面,其本身是可以透气的,这一点和隧道不一样。

  因此桥体内部的底部会铺设沥青沙;上面的外部会安装光伏板,用于发电;桥体两侧则留下来,作为透气层。

  这种设计方案,主要是考虑长江口的风浪问题,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有可能遇到台风天气和狂风暴雨,而这条大桥的主要用途,是给横沙岛海空港的物流运输配套,因此不能随随便便停运。

  全包类型的斜拉桥,可以保证车辆不会受到大风、暴雨、台风、降雪、大雾花等情况的干扰。

  此时苏曼等人是来早了,如果再晚几个月,就可以看到桥墩的施工围堰。

  去年魔都和海陆丰公司谈好合作之后,就马不停蹄安排勘探人员,对浦东新区和横沙岛之间的长江口区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地质勘探,寻找可以建设跨江大桥的位置。

  其实这个位置还挺容易寻找的,主要是新材料的出现,导致桥体整体重量下降近80%左右。

  既然桥体重量下降了,那就意味着桥墩承重力要求下降,这让桥墩的寻址难度直线下降。

  毕竟桥体几万吨和几千吨,两者对于桥墩的承重要求,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而由于新材料的出现,不仅仅魔都有动作,其他地区也摩拳擦掌,近期正在秘密召开内部研讨会,准备搞一些之前不能建设的大桥。

  比如被一直搁置的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渤海海峡跨海大桥,这两个项目也被当地拿出来讨论。

  以前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之所以不建设,倒不是没有钱,而是琼州海峡的风险太大了。

  琼州海峡的海面风急浪高,这一点也是很多海峡的普遍问题,因为这是地形导致的狭管效应,会让流体速度在遇到狭窄区域的时候,水速、风速猛然提升。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个问题,那其实也无伤大雅。

  真正困扰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难题,其实是水深、密布地震带、台风天、大雾等。

  现在琼州看到魔都和海陆丰公司合作,搞横沙岛大桥项目,他们也蠢蠢欲动,不过琼州方面倒是没有太着急,他们想先看看横沙岛大桥的效果,如果成本真的只有普通大桥的一半,各项指标又非常良好,那他们砸锅卖铁,也要搞琼州海峡跨海大桥项目。

  至于琼州海峡的那些难题,并不是完全无解。

  比如地震带密布的问题,那就直接避开地震带,采用东外线方案,或者西外线方案,虽然距离增加了十几公里,但至少避开了核心地震带。

  而台风和大雾问题,则可以采用横沙岛大桥的全包桥体方案,就可避免台风和大雾天气的影响。

  而海水深度的问题,这也是选择外线方案的重要原因,因为狭管效应的存在,海峡中心区域的水深,明显深于东西两侧的外边缘区域。

  因此选择在琼州海峡的东西两侧外边缘海域,这里的海水深度普遍比较浅。

  最后一个难题,就是琼州海峡的地质问题,这里的地层用非常厚的泥沙层,基岩层的深度非常深,如果要建造桥墩,难度非常大。

  对于这一点,国内几个有建造大型桥梁经验的建筑公司,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

  答案非常简单。

  那就是海上钻井平台。

  没有错,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海上钻井平台。

  要知道琼州海峡的平均深度为44米左右,最大深度差不多是114米,这个深度采用桩腿式海上平台,完全可以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