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最后的摩尼教徒【五】

  麻石又继续补充道:“那山谷邪门的很,如果将谷口封住,在里面就是鬼打墙,没有向导一年也走不出来!”

  杨元嗣他如此说,立即命令花荣召集五百骑兵,跟着麻石一起赶到鸟愁涧。

  这个时候方腊估计也不会在谷口布置过多的兵力防守,辛兴宗他们的结局只有看他们命硬不硬了。

  杨元嗣命令鲁达和杨信带着一千骑兵跟着麻岩先行,到了清溪集合,等待麻岩将他们族人里的战士全部召集齐全。

  他又让吴用拿了十万贯的铜钱,给了麻岩作为赏赐,麻岩千恩万谢的去了。

  宋江说道:“指挥使宅心仁厚,只是不知道这些蛮夷是否能靠得住?”

  杨元嗣笑道:“正是因为这些人是蛮夷,所以靠得住啊。”

  宋江不解其意,卢进义却在旁边频频点头,显然领会了其中的奥妙。

  杨元嗣也不想多做解释,命令全军休整一天,兵发清溪,准备这跟叛军的最后一战。

  好在天公作美,一连几天都是风和日丽,大军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到了清溪。

  清溪县是方腊起事时候的大本营,现在吕师囊知道守不住,索性弃了城入山。

  杨元嗣看到城内只剩了不到五千人口,全部都是老弱病残。

  他将大军驻扎在城外,拿出自己的印信,签发了征集粮草的手令,派出十几支小队去周围郡县征粮。

  杨元嗣绕着大营转了一圈,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清溪县果然名不虚传,县城外面连个能够驻扎六万人的平地都没有。

  宋军的营帐很多都驻扎在树林边的山坡下,杨元嗣立即命令他们往前五十步,离开树林。

  果然第三天的晚上就有方腊军的斥候来袭营,宋军营寨早就做好了准备,叛军刚出树林就受到了迎头痛击。

  不过这些斥候在树林和山地里穿行,敏捷如同猿猴,宋军追击了一阵一无所获。

  杨信和王渊害怕方腊军有埋伏,急忙命令后撤,双方各留下了十几具尸体脱离了接触。

  杨元嗣这时候更加警惕,命令巡逻队日夜不停警戒,严厉军法,三军肃然。

  辛兴宗和杨惟忠的部队是在第四天傍晚赶回来的。

  杨元嗣看着这群乞丐一样的人,心里也难免感慨。

  本来都以为西路军是个轻松的差事,没够从背后直接攻击方腊的大本营,哪里想到最后是这个结果。

  辛兴宗他们出发的时候斗志昂扬,行军千里都没有遇到叛军的抵抗,自以为声东击西之计成功。

  哪里知道在鸟愁涧遇见了留守叛军的主力,宋军五战五胜,打的叛军丢盔卸甲。

  辛兴宗指挥全军突击,漫山遍野的追击敌人。

  杨惟忠眼看形势不对,好像是方腊军在诈败,诱敌深入。

  辛兴宗却毫不在意,他笑道:“你看这叛军军卒里,有三成是妇女,有些样诱敌的吗?”

  “定然是那贼人想不到我们能兵分两路,仓促迎敌,咱们正应该勇往直前,一举破敌!”

  杨惟忠看情况确实也跟他说的差不多,慢慢也放心下来,指挥着番军进击。

  宋军的普通军卒看到敌军里竟然有女兵,更是舍了性命一般往前追赶。

  两军你追我赶,慢慢就到了鸟愁涧。

  这鸟愁涧是一座大山谷,两侧高山不下百丈,陡峭无比。

  中间山林密集,常年瘴气弥漫,十步以外不能见人。

  辛兴宗这时候就发现情况不太妙了,他想约束自己部下停止追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他的亲卫都忙着去抢夺绢帛了,这种情况下军卒们也看不清什么旗语指挥了。

  吕师囊站在谷口的高上,旁边都是堆积起来的巨大石块,用藤条和木栅栏固定。

  旁边的方肥人如其名,长得是肥头大耳,他显然没有吕师囊的耐心,兴奋的喊道:“他们入圈套了,终于入圈套了!”

  吕师囊则是要沉稳许多,他眼看着宋军大部分进入了包围圈,才将手中的令旗挥舞。

  方腊军看到军令,将栓住巨石的藤条斩断,山上的巨石借着山势滚落到谷口,正好将谷口封死。

  宋军大部分都进了谷,只有一少部分人还在谷外。

  吕师囊指挥着外围的军卒将剩余的宋军杀散,又看了一眼洞口的机关,满意的率军离去。

  辛兴宗听的山上巨石滚动的声音就知道不好,等他看到山谷口已经封上了早已无力回天。

  宋军一开始也没有太当一回事,等了一会儿没看见叛军的伏兵发起攻击,慢慢也放下心来。

  看来这什么叛军伏击也不过如此,大宋禁军的精锐还能怕了他们不成?

  杨惟忠派出了十几个小队探路,过了两个多时辰还没有回来,大家这才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妙。

  山谷中浓雾重重,前面十几步就看不到人影,两万多宋军摆开了一字长蛇阵。

  大家觉得好像周围四处都是人,又好像身边都没有人。

  开始辛兴宗还指挥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