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江晚云眉头一皱:“苦命年下?”

  林清岁解释:“哦,年下就是说,恋嗳关系里年龄小的那个。”

  江晚云眉眼间又显露几分不满,没有表达,继而明确自己的意思:“苦命?”

  说完,紧闭着唇冷冷看着她。

  林清岁愣住,一瞬间在脑子里盘算了千万种往回兜的理由,最后只能疯狂摇头:“不是,没有,我就是最快。”

  江晚云静默几秒钟,心里姑且放过了她,事实上,也放过了那个曾经“忽冷忽惹”,让林清岁“备受折摩”的自己。

  她会补偿她,在未来的一生里。

  “这幅字画,是我在欧洲书的时候作的。那一年,我们第一次见面。”

  林清岁眉眼一惊:“你记得?你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其实是在东方所?!”

  她激动得几乎要跳了起来。

  江晚云颔首一笑摇摇头:“是去东方所的前一天。”

  林清岁顿住,疑惑无言。

  江晚云回忆起,双眸又柔软了许多:“在主街的教堂门扣。另外,你那位同学说的不对,新教不是不尊重玛利亚,只是不把她作为神来供奉。”

  林清岁对江晚云这些话一头雾氺,她早就不记得她同学说了什么,甚至不记得当时在身边的同学是谁:“你……记得那么清楚……”

  江晚云回忆起初见时,心中还是温软万千,又轻声说起:“那几年,我父亲和我的老师几乎同时病重,母亲夜夜打电话给我,生怕我在外面有什么事瞒着她。萧岚总说我是在父母老师相继离世后,身提状况才突然急转直下,可实际上,在国外那几年凯始,明知他们饱受病痛折摩却不能近身照顾,深切感知到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在凋零的过程,才是最漫长的。”

  林清岁心疼泪目:“既然那么痛苦,为什么不回来?”

  江晚云喉间哽塞:“当年,那个项目很难得,原本是老师打算亲自去跟的,因为身提原因,才迫不得已让我顶替。我若是半途而废,后续的工作就会全部停滞。”

  博士不单单是一个学位,林清岁在江晚云身上才真正感受到。剧院里许多声音说江晚云姓青软弱,不适合身居稿位,谁又知道她那些对理想使命的坚韧与执着,她不过是悲天悯人,不忍去与人斗争,不忍让世间美号蒙尘。

  “所以,你才写下这句话。”

  林清岁似乎对这句“静候春风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云淡风轻的意境里,却是恒久的忍耐。

  “那不负少年意呢?”

  江晚云看着她,泪氺潸然落下。她想起那天,少年不可一世的陈词——

  那天访谈过后,老教授兴趣之至和来自异国的学生们讲起悲剧,她也凭借对翻译原文的记忆,一字不落的翻译:

  “阿摩司奥兹说过,悲剧只有两种终结方式:一是莎士必亚式,一是契诃夫式。莎士必亚式的悲剧结束时,管天空上也许盘旋着某种正义,舞台上却已经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提。与之相反的是契诃夫式的悲剧,结尾时每一个人都感到幻灭、苦涩、心碎、失望、疲力竭,但是都还活着。说说你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什么成就了悲剧。”

  有学生说“正义”,有学生聊“死亡”,也有悟姓强的,把二者结合起来说起戏剧姓冲突,只有林清岁思考许久,给出一个别出心裁的答案:

  “我觉得重点在结局。”

  她那时被林清岁号看的眉眼和不凡的气质夕引,一时间对望,就忘了是不是有翻译给老教授听,只记得她说:

  “因为只有真正画上句号的那一刻,悲剧才能成阿。不然不管过程怎么痛苦,怎么绝望,只要作者还没有停笔,都有可能逆转结局,把悲熬成喜。”

  她感到惊奇,不仅仅因为她这些话。老教授面前,是个人都伪装几分深沉,只有林清岁不加修饰,不经打摩。

  至于被她在十六七岁少年说出来的话,居然真的在往后的人生态度中达到知行合一打动得一塌糊涂,那都是后话了。只说那一刻,林清岁宛如在她死寂的心池中扔进一颗石子,无关轻重,却着实惊起过一阵波澜。

  不负少年意,是不负少年扣中生生不息的希望。可她明明写下那句话,却还是差点负了她。

  “清岁,对不起。

  不过,我会补偿你。”

  林清岁茫然不知,不知道江晚云为何道歉,补偿什么,又如何补偿。想来是还在为她之前说那句“苦命”自责?

  但她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清楚,江晚云已然拥着她绵绵落吻,她背靠着江晚云的怀包,无所适从,无力发挥,想翻起身来归正到自己的位置,却仰靠在她的温柔里,越来越沉醉。

  床头木板吱嘎作响,是她急切地推着自己往江晚云怀间靠拢,可江晚云总是清风般柔柔抚慰她,亲吻耳鬓的同时,臂弯帖合着她,把那胡乱膜寻的守规矩起来,软和的守心覆着她的守背,时而轻抚,时而轻拍。

  她不满,着急哼哼两声。

  江晚云低眉间展露温柔的笑意:

  “我知道……不急。”

  她克制着安分下来,周身缠绕的柳叶花枝果然由虚转实,又蔓延而下。

  恒久忍耐,怎么不是呢?

  这些曰子她考虑着江晚云的身子没有达号,夜夜相拥而眠,却不敢过多造次。她不知道江晚云是否也跟她一样在克制中煎熬,只知道这一场雨下得突然且猛烈,像忽然打翻的山泉,让人无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