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规模知青下乡

  体力劳动最能改造一个人。

  这句话李振华上辈子一点也不相信,因为他觉得无非就是出点力而已,真能改造人?

  可是现如今,他十分的认同。

  无他,亲眼见证而已。

  十天前。

  大小姐江夕瑶一身娇气。

  刚刚接触打柈子,第二天就累的腰酸背痛,胳膊有些伸不直。

  但是尚可行动。

  却不想之后的几天越发的严重。

  真如邻居郭大山所说,胳膊酸疼的举都举不起来,全身难受,摆出任何姿势都不舒服。

  期间一度连做饭都成了问题,手、脚更是磨的反复起水泡。

  为此,江夕瑶没少半夜偷偷哭泣。

  那薄薄的一层皮里面裹着组织液本就难受,一不小心磨烂后,一碰更是疼的厉害。

  可平日里的劳作就是拉锯、用斧头砍,哪里少得了碰触?

  而不断的劳作使得旧皮未去,新的水泡又磨了出来,如此反复,那滋味当真要多爽有多爽。

  还有一次大半夜的时候,江夕瑶脚上起了一个大水泡。

  担心第二天干活走路时被磨破、挤烂,顾不得羞涩,只好喊李振华让他用针帮自己刺破。

  即使如此,第二天走路也是一拐一拐的,时不时的皱眉咧嘴。

  这还只是一方面。

  寒冷和饥饿才是这个地方、这个年代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零下几十度的温度,手脚冻烂屡见不鲜。

  干冷的空气,让江夕瑶娇嫩的手指起了裂纹,深深的彷佛一道伤口。

  提供的粮食按人按量,只能保证你不饿。

  如此种种,在李振华分担大部分劳力、时而弄些野味补充体力的情况下,也依然令江夕瑶几度崩溃,却又只能无助的继续坚持。

  如今十天过去。

  一身娇气的江夕瑶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散发着青春热血,眼神中透着自信和坚定的铿锵少女。

  看着如今的江夕瑶。

  李振华只觉得上辈子认知中,激昂青春的年代感瞬间拉满,不由得感叹道。

  “你这是脱胎换骨,熬过来了啊。”

  从昨天开始。

  江夕瑶不仅和李振华拉锯一天不喊累,中间全程捡柴,偶尔劈些小枝。

  今天的表现,依然亮眼。

  劳动改造成果斐然。

  “嗯,熬过来了。”

  江夕瑶砍下一根小儿手臂粗细的树枝,无比庆幸的看了一眼李振华。

  没有人比她更清楚。

  这十来天李振华让她少出多少力,少受多少罪,又给了她多少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资上的支持。

  经历过才知道,一切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还是要谢谢你的。”

  “要不是你,我怕是真熬不过。”

  “说了别太客气。”

  对于江夕瑶的感谢,李振华听得太多,已经免疫。

  “就是没有我,你也会坚持下来的。”

  “那么多知青,劳改犯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不一样呢。”

  江夕瑶摇摇头,会心一笑。

  “你怕是不知道,跟咱们一起来的谢晓盼找了一个的男人吧?”

  “嗯?”

  李振华一愣。

  这几天他白天上山打柈子,晚上一心修行,根本没有关注过跟他一批的其他劳改犯。

  “嫁人了?”

  “没,还没有公开呢。”

  “那你怎么知道?”李振华有些意外。

  “尹丽珍在知青点有个朋友跟谢晓盼一个生产队,她意外发现的。”

  “一开始她还有些不信,暗中观察了几天才确定。”

  李振华听完忍不住笑了起来。

  自从上山打柈子,一共也就十来天。

  人家观察了几天才确定,那不就意味着谢晓盼才干了三五天就受不住了呗。

  “劳改犯嫁人也得劳动吧?”

  李振华记得,工分对劳改犯来讲,不仅仅意味着粮食那么简单。

  它还是评价劳动改造结果的重要依据。

  若是你劳动改造期间,工分一直很低,那就意味着你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