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七零鉴宝系统(本篇完)

  谢家从最初小打小闹的街头摆摊做起,一步步壮大规模,将昔日的酱菜小作坊,发展成了员工上千的纳税大户,直营店遍地开花。

  还在县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连续三年参加春季广交会,前后拿下几十笔外汇订单。

  利润虽薄,但薄利多销,外汇总额加起来,与那些丝绸、工艺品企业相比,也不遑多让。

  谢家的老房子,八年前就推倒重盖了,建了一栋当时流行的二层小洋楼,给谢姎一家也留了两间固定的客房。

  如今孩子们都大了,谢军都当外公了,过年人到齐的话,二层小洋楼也不够住了。

  可老宅的宅基地就这么点大,再盖也扩不到哪儿去。

  往上盖吧,当初盖两层楼,都差点和斜后方的邻居吵架,说是挡了他们的光,若盖三四层楼,还不得吵翻天?

  于是,去年底,在谢姎的提议下,谢军找大队扩大了山地承包,打算搞个绿色大棚种植基地,到时候便是冬天都能收获源源不断的蔬菜瓜果。

  山脚约十亩的宅基地也一并被他拿下,经过半年规划建造,盖起了一座楼高五层、前花园后草地的时髦大别墅。

  这下,就算孩子们长大了结婚生娃,也依然住得下。

  谢军把别墅三楼一整层都留给了谢姎这个幺妹,没有幺妹,就没有谢家现如今的辉煌。

  幺妹带着外甥、外甥女回来度暑假,谢军两口子比二老都上心。

  提前把三楼客房的席子、薄被准备好,电风扇每个房间一台,还是稀罕物的双门电冰箱里,冷冻室囤满了孩子们喜欢的冰棍、雪糕,冷藏室也冰镇着不同风味的汽水。

  谢姎回到娘家,跟在自己家没区别,一到就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她回房冲了个澡,洗去一身黏黏腻腻的汗,穿了身轻薄透气的蚕丝连衣裙,下楼来到花园树荫下,陪谢母剥蒜子唠嗑。

  “小秦礼拜天有空过来吗?你哥前天在水库钓到一只五斤多的甲鱼,还有几条大黄鳝,养在水池里先吐泥,等小秦来了杀了吃。野生甲鱼前些年刚开放承包时倒是经常抓到,这几年难得遇到了。”

  谢姎撩了撩还没全干的头发,笑着道:“他不加班肯定过来。”

  事实上哪用等礼拜天,当天傍晚,秦峥就开着单位给他配的轿车,带着一篓秦越下午刚送到的湖蟹来丈母娘家蹭晚饭了。

  秦峰迎着改革的春风,承包了村里的湖塘养殖鱼虾、螃蟹,又听取了谢姎的建议,在湖塘四周种了一圈桑树,搞了个桑基鱼塘,沿着湖塘修了几个钓鱼平台、建了几座凉亭,供城里来的游客垂钓、采摘。

  附带农家乐的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的农庄模式在当前这个时代还是非常新颖的,口耳相传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黎明公社秦氏鱼庄游玩。

  秦氏鱼庄如今的知名度,就连市里的政府单位都听说了,搞团建都指名去那里。

  机械厂这几年的效益越来越差,秦越去年买断后就回乡下帮父母搞起了养殖。

  年轻人肯开拓,湖鲜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不论是不是节日,只要有湖鲜上市,他就会往叔叔家送一大篓尝鲜。

  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庭院里还算凉快,谢军把大圆桌搬了出来,一大家子乘着风凉围着圆桌吃喝起来。

  清炖甲鱼、酱爆黄鳝、栗子炒鸡、清蒸大闸蟹、蒜蓉小龙虾,还给即将步入青春期的秦晔晨蒸了一只小公鸡,光肉菜就上了五六道。

  大人们喝啤酒,孩子们喝汽水,推杯换盏、和乐融融。

  “妈,那里是谁家?好气派啊!”

  和丈夫吵了一架回娘家的白秀媛,受不了娘家逼仄的老破房,草草扒了几口饭,就带着小儿子出来散心。

  贺熙明真是没用,既然知道在第一轮下岗名单里,不买点礼品去找领导走后门,反而在家喝酒耍酒疯,气得她跟他大吵了一架。

  吵完没地方去,只好带着老四、老五回了娘家。

  老大、老二和老三跟公婆住,本来是想让公婆养的,可惜几个妯娌都不是省油的灯,言明寄住可以,但三个半大小子的口粮得给。以后要是让公婆帮忙找工作,花多少钱也得大房自己出。

  白秀媛气得和她们吵了一架,但有什么用呢?不还是得让三个儿子寄住在婆家。

  要是贺熙明早年也能考上战备汽车队就好了,像秦峥一样分到一套四五室的房子,哪里还用看婆家那些人的脸色。

  可惜他是个没出息的,马上连工作岗位都要保不住了,等下了岗,机械厂的家属房就会被单位收回去,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真烦人!

  不知不觉来到山脚下,被小儿子羡慕的惊叹拉回现实。

  望着谢家五层楼的大别墅,听到从花团似锦的庭院里飘出来的欢声笑语。

  她知道那里是谢姎的哥嫂家。

  谢姎的哥嫂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自联产承包以后一年比一年发达,村里通往镇上的路是谢家捐钱修的,路两边的防尘树是谢家捐钱种的,大队好几个山头都被谢家承包下来搞什么大棚种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反观她娘家兄嫂,一如既往的没出息,靠种地那点收成,猴年马月才能把土坯房推倒盖楼房?

  每次看到兄嫂那副认命的样子她就恨铁不成钢。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像谢姎的兄嫂一样能干?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